关注儿童健康生长,家长需要重视这些问题

时间:2022/10/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六月,一年将半,阳光灿烂。六月的第一天属于可爱的孩子,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就是健康快乐、茁壮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问题越来越多,各种流行病也在威胁孩子的健康,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   疫情期间,家长发现仅有8岁的蕊蕊(化名)乳房隆起,出现了青春期才有的情况,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性早熟,目前孩子仍在接受相关的治疗。   据了解,性早熟是指青春期特征(阴毛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提前出现。女孩在8岁之前就出现了第二性征(乳房增大、身高增长加速、阴毛发育),或者在10岁以前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身高增长速度加快,阴毛发育:都有可能属于性早熟。   申炎杰介绍,受疫情影响,儿童性早熟有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居家隔离使运动量减少,饮食改变所致:“这种现象不止在桂林,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出现。”   来专科就诊的人群中,以女孩为多,是性早熟的主要人群,专家解释,女孩的青春期本来就比男孩来得早,心智也比同龄男孩成熟,遇到问题会及时表达出来,女孩的身体变化也比男孩更容易被察觉到。这些危险因素与性早熟有关   申炎杰介绍,目前性早熟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诱因,根据相关研究来说,性早熟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肥胖。研究表明,儿童体内的营养状态能满足生殖需要时,瘦素可以启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触发青春期。瘦素是独立于性激素以外,青春期发育的主要启动因子。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更高,很容易产生瘦素抵抗启动HPGA。因此,瘦素可能是导致肥胖儿童易患性早熟的关键原因。   饮食偏好。动物内脏、滋养补品、高糖高脂饮料、激素类食品、洋快餐和方便食品、高添加剂食物、油炸膨化食品、反季节蔬果都有可能引起青春期启动提前。   外源性的物质(环境分泌干扰物)。这种物质长期存在于水、大气和土壤,有可能引起有机体内分泌紊乱。在环境中不易溶解,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积累,从而达到致病浓度而诱发性早熟。   生活方式。包括运动缺失、睡眠不良、睡前使用发光电子产品,以及使用成人化妆品在内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性早熟。   社会心理应激。家庭情感环境不良,家庭亲密度不够,家庭成员间经常发生矛盾,父爱缺失以及不良的教养方式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此外,母亲初潮年龄提前,孩子观看了不良书籍、影视作品等也是诱发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情况或疾病也会引起性征的发育,如卵巢囊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儿童误服避孕药等,这些都属于假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随身高增长加速,看起来比同龄儿童长得高,但是由于性激素的提前释放,骨骺闭合提前,生长期较正常儿童短,从而造成孩子成年后身材较矮。   此外,性早熟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早熟儿童的身体虽然提前发育了,但心智仍处于实际年龄水平,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发育容易造成自卑或恐慌。一些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性早熟是不良嗜好或思想不健康造成的,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过早发育的孩子。   在做好上述因素的预防时,要做好孩子的发育监测,包括身高短时间内快速长高,乳房、睾丸等第二性征的发育状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到生长发育专科就诊。   专家提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过早出现乳房发育的现象,就要引起重视,不要等到孩子出现月经再来检查,这时已经进入青春中后期,想要赶超同龄人身高,已经没有多大余地。如果是正常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也要每半年检测骨骺线的发育情况。专家推荐这两种营养素的摄入   性早熟影响孩子的身高,因此在这一方面,申炎杰重点推荐两种营养素的摄入。   第一种就是维生素D。“维生素D虽然叫维生素,但其实是一种激素。”据悉,维生素D是骨骼正常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能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还与很多慢性疾病相关,如糖尿病、肥胖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申炎杰介绍,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维生素D缺乏也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医院儿科发表的《维生素D缺乏与女性性早熟之间的关系》论文中亦表达了该观点。   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较低,在蛋黄、奶酪、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人体的维生素D主要由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但在我国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需要通过口服维生素D制剂来补充。   申炎杰推荐的第二种营养素就是钙。钙与维生素D相辅相成,都能促进骨骼生长,对于处在快速生长期的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建议儿童每天喝ml的牛奶,保证钙的摄入。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购买含有增高剂的补品,这类产品以损耗骨龄为代价,容易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如果希望孩子将来长得更高,医院的生长发育科就诊。疾控专家告诉您如何为孩子挑选自费疫苗   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孩子出生后,即可接种免疫规划疫苗,这是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是依法履行的义务。在免疫规划疫苗之外,还有非免疫规划疫苗,即按照“自费、自愿”为原则接种的疫苗。面对众多的自费疫苗,家长总会犯难,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应该打哪些疫苗?对此,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制科的专家给出了建议。流感与水痘疫苗   流感与水痘疫苗是市疾控中心专家优先推荐接种的疫苗。专家介绍,流感和水痘是我市最常见的校园传染病。近5年的突发事件监测显示,流感和水痘是学校聚集性疫情最常见的传染病,占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近九成。   流感和水痘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和春季是流行暴发的季节。   专家提醒,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儿童感染水痘恢复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一些病人在成年后,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会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缠腰龙”,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容易发生焦虑、睡眠障碍。因此,得过水痘的人还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   记者了解到,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同时人体对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为保证接种人群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因此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都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此外,流感病例全年都可能发生,无论是在流感季节前或流感季节期间,只要有机会都应该进行疫苗接种。由于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水平的抗体,也就是说,当下就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专家建议,最好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   另外,水痘疫苗需要完成2剂次的接种,第一剂与第二剂的间隔时间至少3个月。详情可咨询预防接种单位。   记者在“桂林疾控”   我国曾是乙肝的高发国。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   市疾控专家提醒,出生时打过乙肝疫苗并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也是有期限的,根据体质不同,抗体保护效果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时孩子就处在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中。因此家长要注意定期带孩子验血查乙肝抗体,发现问题时,及时补种乙肝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即EV71疫苗,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手足口疫苗。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血清型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病毒主要由接触传播。其中,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市疾控专家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对CV-A16等其他肠道病毒无交叉保护,这是家长要理性看待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sfwo.com/nnzbj/19598.html
------分隔线----------------------------